首页 > 专栏 > 网络中国节·七夕

【网络中国节•七夕】七夕拜“才神”
2023年08月16日 来源:今日商丘 编辑:杨秀玲 一审:周莉 二审:王云燕 三审:王跃东

一提七夕, 人们立刻会想到织女的故事和拜织女星乞巧的风俗,还会与爱情挂钩,把七夕看作中国的情人节。其实,七夕这个节日,人们崇拜的不仅是织女星(巧神),还有个魁星(才神)呢。应该说七夕民俗里的星空,是由这两颗星神映照着的,不仅有“爱情”,也有“才情”。

 说起来也是件挺有趣的事情,七夕之夜跟织女一道粉墨登场接受人们祭拜的,不是织女朝思暮想的牵牛郎,而是一位面目诡异的魁星神。

 说他“面目诡异”, 这也是有传说来源的。传说中,魁星他不仅面目奇丑,还有腿脚残疾,只因才华超众,御试时被皇帝钦点为头名状元,功成名就后,去世升天成为人间崇拜的魁星。看来,人丑心不丑,人残志不残,才华功德圆满,也会成为人们心目中完美的才星。宋代名臣李昴英有一诗对此有描述:“金斗高跳鬼状狞,世传此像是魁星。祥光闪烁开先光,助子秋闱笔砚灵。”(《文溪集·送魁星与李子先》)

 说起魁星,虽然没有牛郎织女的传说那么家喻户晓,但是其在民间也是广受民众祭拜的一位星神。据记载,早在东汉纬书《孝经援神契》中就有“奎主文章”之说,后世附会其为神,建奎星阁并塑神像以崇祀之,视为主管文章兴衰之神;科举考试则奉为主中式之神,并改“奎星”为“魁星”。

 这在明末学者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三二“魁”条也有记载:“今人所奉魁星,不知始自何年。以奎为文章之府,故立庙把之。乃不能像奎,而改奎为魁。又不能像魁,而取字之形,为鬼举足而起其斗。”

 据史料记载,民众对魁星的信仰在宋代最盛,后经久不衰。在儒士学子心目中,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因此,我国自古就有在魁星俗传生日七月七拜魁星的风俗。

 古时中国几乎每个城镇都建有“魁星楼”或“魁星阁”,其正殿塑的魁星造像面目狰狞,金身青面,赤发环眼,头上还有两只角,俨然一副鬼模样;右手握一枝朱笔,左手持一只墨斗;右脚独立,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(大龟)的头部,意为“独占鳌头”;左脚后扬,脚上是北斗七星,意为“魁星踢斗”。传说他那支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,一旦点中,文运、官运就会与之俱来,所以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。

 唐宋时,皇宫正殿的台阶正中石板上,雕有龙和鳌的图像。如果考中进士,就要进入皇宫,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。按规定,考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才有资格站在鳌头之上,故有“魁星点斗,独占鳌头”之誉。

宋代人周秘在《癸辛杂识》中就有当时考中状元,朝廷“送镀金魁星杯柈(盘)一副”的记载。明朝人陆深在《俨山外集》中也描述了当时学子们在座右贴魁星图,以及科举考场出售、购买魁星像的热闹场面。这些记载皆表明学子们都希望“魁星点斗,金榜题名”。

目前,现存的崇奉魁星的遗迹还比较多,听说各地魁星阁楼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。可见,这被称作“女儿节”乞巧的七夕,也是男儿向“才神”乞才的节日。

女子们信奉“巧神”,一同乞巧祈福,切磋技艺,共同进步。男子们崇尚魁星,积极进取,以求夺魁,获取功名。大家都在为美好的未来奋力拼搏。如此说来,七夕真是个年轻人积极向上求取进步的好日子!


更多精彩